close
我33歲之後才開始聽爵士樂。
對我來說,這種音樂是需要經歷一些人生的起伏才能靜下來去體會。
清晨一點多,收音機裡傳來一首爵士樂曲,我坐在床緣靜靜聽完,
一股莫名的情緒被他牽動著,卻說不出那是什麼。
主持人在播放完了之後,說出書齊這個名字。
吳書齊,1975~2008,一個33歲的台灣爵士樂手,
在3月底結束自己的生命。
這幾天,我忍不住去搜尋關於他的新聞,發現真是少得可憐,
只有一些爵士樂同好的部落格零星寫著悼念的文章,
有一段這麼說著:
「他曾私下說
之所以喜歡在歐洲而討厭去美國的原因之一
倒不是因為喜歡前衛爵士多於傳統爵士
而是因為無法承受那種競爭的環境與壓力
那會讓他很挫折
歐洲文化的氛圍的確也讓他感到輕鬆
而能夠盡情的釋放自我」
mileschiu.spaces.live.com/blog/cns!53E4401F439A8753!784.entry

這段話在我腦子裡大聲敲擊,跟自己最深的黑暗互相呼應,
同樣做為一個創作的草莓族,
我對自己說,永遠要選擇一個讓自己可以完全釋放的狀態,
不用勉強扮演強者、去他的抗壓性。

創作的過程是脆弱的,特別是對自己誠實的創作者,
總是剝光所有盔甲面具,暴露自己的要害。
也唯有這樣的創作者,有本事讓我在深夜滿腦子雜亂思緒之中抽離,
靜靜坐下來,讓自己的心緒隨著他的琴鍵起起落落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emple3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